108課綱的第一屆在今年畢業了,象徵著108課綱走入正軌,你知道嗎?108課綱中與99課綱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「自主學習」 ,還記得當年我第一次聽到有自主學習這個課程時十分興奮,因為你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去學自己想學的東西,而不是都得讀課內的。
台南一中的課程規劃把自主學習課排在禮拜三下午,同時社團課也是在禮拜三下午最後一節,等於可以自主學習兩節完後直接接著社團。像我這種對於資訊領域性向明確,也十分有熱忱的人就會透過這一大段時間去增強自己的相關知識。
不知道其他學校有沒有,但是台南一中有一個微課程,他是一堂舉辦在自主學習時間的課程,每次段考都要選一遍,也可以不選,不選就是直接自主學習。我還記得那時候因為要參加 「日本教育旅行」 所以還得去上一堂日本教育旅行的行前課,教一些日語和基本禮節(雖然我什麼都沒學到XD),不過微課程的制度可以讓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學生們參加,不會讓那一大段時間整個浪費掉!
以台南一中為例(其他學校我不知道,據說他校沒有「自主」學習),自主學習中像我有認真去學習加強課外能力的人大概佔班上的20%
左右,40%
在讀書、準備週考段考,剩下的在玩手機,其實我認爲這樣的成效沒有太好,學校還是應該多加宣傳自主學習的真正用途,不然這種難能可貴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實在可惜!
高一那時,我利用自主學習時間來寫小專案,我規定我自己每個禮拜必須寫一個小專案,也就是在那個時候,磨練了自己的開發能力、也累積了許多專案。
先列出你希望達成的目標,例如我就是希望自己能累積專案能力,增強開發技術,同時累積經驗。
列出你每週希望達成的進度,像我雖然是每週固定發想一個主題,去做好那個主題的專案,但有時候主題想好了,實作起來需要不只一週的時間,這時候我就會透過一些排時間的工具(例如 Notion),去規劃每個禮拜應該做到什麼進度,越早越好!
最後做完、學習完肯定得做成一個像樣的成果報告,因為學習歷程也會看,不過像我是高二才補高一的自主學習報告,其實自主學習的學習歷程不必太早做完,因為太早做完以後回來看說不定覺得自己做得很爛,可以先打好一個草稿,等到高二高三時再慢慢修好上傳(注:能這樣做是因為多元學習表現可以任何時候傳,不像課程學習成果就只有那堂課的學期可以傳)